2021-05-08 17:31

影响商品点击率的因素除了主图的好坏,还有店铺产品引进的流量是否精准,而流量是否精准,取决于店铺、产品的人群标签。那么人群标签应该分为哪些种类,拼多多人群标签不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?如何让人群标签变准确呢?一起来看看吧!

一、标签的概念


根据进店人群对象的不同,我们可以分为:卖家标签和买家标签。


1.  卖家标签

卖家标签落实到店铺上面,又可以分为店铺标签和产品标签。

①产品标签

产品标签分为基础标签和个性化标签。

(1)基础标签:系统依据产品所在类目、属性、标题、关键词、价格等基本信息给出的标签。比如说产品A价格10元,在同类型产品中处于低端价格段,那就会被系统打上低端价格的标签。

(2)个性化标签:对这个产品有过浏览、收藏、下单、支付、回购等任一或者多个行为的买家给这个产品带来的标签。


②店铺标签

店铺标签就是店铺所有产品标签的综合,成为店铺标签。这点也很好理解,比如某个店铺一共个20个产品,每个产品有10个标签,那这个店铺总共就是200个标签,当然这里面有重复的,重复的越多的标签就越是店铺权重高的标签。


2.  买家标签

买家标签,就是拼多多系统对买家打的标签。具体分为基础标签和行为标签。

①基础标签:

拼多多系统依据买家注册时候的信息和消费历史对买家打的标签。具体就是年龄、性别、地理区域、职业、消费能力。


② 行为标签

行为标签和产品的个性化标签刚好是反过来的,产品个性化标签是对这个产品有浏览、收藏、下单、支付、回购这些行为的所有人给产品打上的标签,而买家行为标签就是买家有过这些行为的所有产品给买家打的标签。


3、举例

例如,女士A是山东的一个30岁家庭主妇,经常在拼多多上购买中低价格的家庭用品,那么,系统就会给她打上:性别女,30岁,位置山东,职业家庭主妇,消费能力中低,爱好中低价格的家庭用品等标签。当这位女A登录拼多多时,系统就会自动为她推荐适合家庭主妇的中低端家庭用品。


对于卖家来说,我们是不能去决定买家的基础标签的,我们只能去分析店铺的人群标签,完善产品标签。


二、人群标签不准的主要原因


1. 商品基础信息与产品本身不符

正常根据产品特性优化改动没什么问题。但是如果你改了产品关键词、类目、属性、详情页等信息,更改后的信息又与产品特性不符合,人群标签就会被大乱。比如,你的产品是“皮裙女半身裙”,但是你却换成“皮裙女短裙”,人群标签就有可能混乱。


2. 随意参加各种促销活动

不是反对商家做活动,事实上,在拼多多开店,也不可能不参加活动,我们想强调的是要选择合适自己店铺的活动参加,尤其是人群标签稳定后,更要慎重操作。


三、如何让人群标签变准确


那么,可能有些卖家会问,如果人群标签乱了怎么办?不用担心,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工具把混乱的人群标签拉回来的。


1、多多搜索

作为店铺运营的必备工具,我认为多多搜索的一大作用就是人群打标。拉正人群标签,我们主要还是开平台定制人群。需要明确的是,在开车之前,需要保证关键词是精准的。只有词精准了,后续才能通过操作来精准人群标签。至于平台定制人群怎么开,这里分享一下大致思路:

首先我们要确定产品大概针对的人群范围。

确定好人群包以后,就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溢价了。在设置溢价的时候,最好按照类目来定,如果是标品,溢价可以以5%-10来设置,非标品则可以30%来设置,总之,一切根据实际情况来,尽量不要根据个人主观判断溢价的高低。这样有助于更好的让产品曝光在目标人群面前。

再之后,要做的就是将出价逐步降低,拉高人群溢价,突出人群的效果。

当多多搜索的精准流量占比逐步扩大,且这类精准流量的浏览、收藏、转化数据都远远高于不精准的流量数据时,产品的人群标签就会变精准了。


2、DMP

当然,拉正人群标签不止一个办法,DMP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工具。而且它能圈定更精准的人群。因为和多多搜索相比,DMP对标签的定义更加精准。


但是要注意的是,DMP说到底只是一个打标工具,想要将其利用起来,还是要放在计划里去跑。


全部评论(0)